

偃师市农村信息网为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原城市群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下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对中原城市群作了详细阐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规划》涉及方方面面,而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在《规划》中频频出现,一个个目标任务的背后,郑州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郑州大都市区是空间格局核心
《规划》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
郑州大都市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物流及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主要发展轴带,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其中,沿陇海发展主轴,要发挥陆桥通道优势,提升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沿京广发展主轴,要依托京广通道,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要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
城镇协同发展区。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培育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规划》还提出,要完善城市群城镇发展体系。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依托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等,强化国际开放门户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功能,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区域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打造集中体现区域竞争力的大都市区核心区,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公共交通复合廊道对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推动核心区产业和服务功能向周边县(市)拓展,培育形成特色制造中心和新增人口集聚地,打造发展新空间。提升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门户,促进与大都市区核心区联动发展。推进大都市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以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为主体的通勤圈,完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功能互补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大都市区空间体系。
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
《规划》从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支撑、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对中原城市群建设作出部署,其中有多项内容涉及郑州。
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支撑。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统筹郑州东部、开封西部高校园区创新资源,建设郑汴“双创”走廊;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人才队伍,构建城市群技术转移网络,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和郑州高新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物流园区节点城市和省级区域节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综合批发交易市场,支持物流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推动中原城市群物流服务一体化;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具有较强融资能力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持续改进航空网络通达性,拓展加密国际航线,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的空中通道;依托陆桥通道,向东拓展连接沿海港口群的铁路货运班列运输,向西加密开行至汉堡、卢森堡、法兰克福等欧洲主要城市的中欧班列(郑州),形成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发展郑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周边组团的市域(郊)铁路,实施干线公路城区段外迁,布局货运专用通道,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城市快速路网为基础的都市区交通廊道;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持续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大枢纽场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等一批枢纽场站,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大物流园区建设,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支持郑州、洛阳、邯郸等市开展 5G网络建设试点,实现无线局域网主要公共场所全覆盖,打造“无线城市群”,加快郑州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
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完善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航线网络,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加快推动郑州机场形成覆盖全球、通达各洲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迈进世界级主要货运枢纽行列;加快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物流分拨中心,打造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推进郑州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支持郑州航空口岸开展 72 小时过境免签、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适时申请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
中原城市群建设目标
《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目标:到2020 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56%;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到 2025 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